很多知识,由于描述的是物质的 内在结构特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身就 看不见、摸不着、也想像不出来,
因此 难以理解!
——也即 “抽象”。
认知心理学认为:
所谓“理解”,
就是学生对于知识,需要在脑中“建立表征”
——比如能想象出具体的样子、在信息元素之间能建立起关系等。
抽象的知识,之所以难
——比如生物中诸如 DNA、RNA、翻译、转录这些词汇,
就是因为学生在脑海中 难以“建立表征 ”
自然也就“难以理解”!
比如,如果看下面的文字、以及简单的图片(来源于教材中的表述),
大家看看是否能在脑海中“建立表征”?
最简单的,能否“想象”得出来?
2. DNA 主要存在于 细胞核中,而 蛋白质的合成是 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3. 在DNA和蛋白质之间,还有一种 中间物质充当信使,它就是 RNA。
7. RNA 一般是单链,而且比DNA短,因此 能够通过核孔,从细胞核 转移到细胞质中。
9. 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11. mRNA合成以后,就 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我想,对于大多数人来说,
对于上述内容,是很难建立表征的!
如果不能理解、又要应付考试,
或者为了以后的理解打下基础,
就只能 机械记忆了!
——而大量的机械记忆
不仅效率极低、容易忘、不会用之外
还会令大脑相当厌烦、不愿意学习!
因此,如何为知识快速在学生脑中建立表征
——包括形象化表征、关系表征
就是帮助学生“理解”的必经之途!
王珏老师一直提倡的 “可视化”的方式,
通过人类强大的视觉感知、解析、识别功能,
就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对抽象的词汇所表达的意思 建立起“表征”,
自然,也就容易理解!
下面,我们就以 “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这一知识点为例,
来展现可视化的威力!
下面来看 一段“可视化”的视频材料
看你是否能“秒懂”以上生物知识:
看过视频后,
当我们再听到 转录、mRNA、细胞质、tRNA、翻译、密码子、多肽、折叠这些词汇,
是不是脑海中,会马上反映出它的样子、或它的过程?
比如,现在如果我说到 DNA“转录”时,需要先解链,
您是否会马上想起这样的画面?
如果您脑海中能“浮现”出以上画面,
那么就可以说:
您对于“转录”这个概念就建立了“ 形象化表征”
而且这个画面中也包含了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表征”
有了合适的表征,我们自然就“理解”了!
理解了, 自然就“记住”了!
知识不再需要死记硬背!
通过以上“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案例
相信大家不仅能感受“可视化”的威力
而且也一定能认同如下观点:
知识表达方式,决定教学效果!
——教学研究的一大重点,就是“知识如何表达”!
按照斯坦福大学Shulman教授在PCK理论中的说法
——PCK,教学内容知识,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三大基石知识”之一
PCK它指的就是:
教师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这样一类知识。
无疑,当教师遇到教师遇到知识难点时,
将知识转换为“可视化”方式来表达(依赖于合适的素材)
就是一种PCK(教学内容知识) !
如果您希望将《教学能力的三大基石(PCK理论)》培训课程引入本单位,请到本公众号首页,输入“三大基石培训”了解联系信息。
————————————————————
如您个人希望学习“知识可视化”等高效教学原理与方法,欢迎学习王珏老师《基于学习科学的高效教与学方法》网络课程,有详细讲解!
付费课程 : 49元 ,无任何时间限制、作业要求,随时可学、终身有效!课程地址(网易云课堂):
电脑或手机浏览器打开:
https://study.163.com/course/introduction.htm?courseId=1006384085&share=1&shareId=1928341
扫码进入课程:
————————————————————
本公众号(学习科学与技术研究)提供全面、深度的学习科学研究、微课与PPT研究、以及其它实用技术研究文章!到公众号首页输入代码查看更多研究:
wk:微课超级大全,设计制作应用一网打尽
ppt:PPT技巧集
xxkx:学习科学研究文章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