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2、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3、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4、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5、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6、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7、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8、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9、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10、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11、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12、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13、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14、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15、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16、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17、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18、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19、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dāng谷偃竹记》。
20、“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21、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22、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23、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24、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25、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26、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27、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28、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29、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30、·“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
31、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32、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33、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34、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35、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36、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37、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38、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
39、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40、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41、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42、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43、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44、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4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46、手不释卷手到擒来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三戒》为国捐躯和视死如归出自曹植的《白马篇》愚公移山,出自我忘记了心有灵犀出自李商隐的《无题》此情可待出自同上萍水相逢出自《水浒》邯郸学步、路不拾遗、北门锁钥三顾茅庐铁杵成针望梅止渴完璧归赵四面楚歌负荆请罪精忠报国手不释卷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破釜沉舟、围魏救赵、完璧归赵、退避三舍、卧薪尝胆、杯弓蛇影、凿壁偷光、前倨后恭、家徒四壁、枕戈待旦、口蜜腹剑。
47、指鹿为马,抛砖引玉亡羊补牢背水一战釜底抽薪脍炙人口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48、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49、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
50、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51、 故事见于《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52、成语“请君入瓮”,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53、 故事出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54、成语“洛阳纸贵”,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进。
55、 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56、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57、 故事出自《列子·汤问》。
58、成语“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59、 故事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60、成语“鸡呜狗盗”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这种技能的人。
61、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62、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63、 故事见于《庄子列御寇》。
64、成语“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
65、 故事出自北宋苏轼《文与可yún dāng谷偃竹记》。
66、“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67、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
68、成语“势如破竹”,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69、 故事出自明朝杨慎的《艺林伐山》。
70、成语“按图索骥”,比喻机械地照老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
71、 故事见于《庄子·秋水》。
72、成语“望洋兴叹”,比喻要做某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73、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五年》。
74、成语“唇亡齿寒”,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75、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76、·“枕戈待旦”出自刘琨《与亲故书》,形象地写出了刘琨随时准备杀敌报国的决心。
77、后来用作成语,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78、 故事出自《史记·汲郑列传》。
79、成语“后来居上”,往往指后起的可以胜过先前的。
80、和汲黯说这话的原意,大不相同。
81、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82、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83、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84、 故事出自《史记·魏世家》。
85、成语“抱薪救火”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祸害,结果反而使祸害扩大。
86、 故事出自《庄子·秋水》。
87、成语“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
88、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89、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90、 成语“守株待兔”,比喻亡想不劳而得,或死守狭隘的经验,不知变通。
91、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则成语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比喻为人真诚,严于律已,自然会感动别人,自然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92、 手不释卷手到擒来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三戒》 为国捐躯和视死如归 出自曹植的《白马篇》 愚公移山,出自我忘记了 心有灵犀 出自李商隐的《无题》 此情可待 出自同上 萍水相逢 出自《水浒》赞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斧声烛影烽火戏诸侯,朝秦暮楚聞雞起舞瞞天過海草木皆兵望梅止渴,唇亡齿寒,穷图匕见,胸有成竹,滥竽充数。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